在乌里乌波尔的乌军士兵公布一段攻击俄军坦克的视频,画面中乌军隐藏在道路两旁的建筑中,准备袭击一辆正在经过的俄军T72B主战坦克。就当坦克缓慢驶过出现在乌军守军眼皮底下的时候,乌军朝着这辆坦克发射一枚NLAW导弹,居高临下砸向了坦克顶部。但从画面看,这次攻击并没有成功,被击中后,俄军坦克若无其事,反而是大摇大摆的离开了,气得乌克兰士兵破口大骂,如此近的距离,又是攻击坦克最薄弱的顶部,反而让俄军坦克跑了。
主要还是因为反坦克导弹不适合近距离攻击,即使NLAW导弹是一款近距离反坦克导弹,但是画面中乌军距离俄军坦克也太近,在这么近的距离攻击坦克,效果还不如一般的无制导反坦克导弹。另一点,由于害怕导弹近距离爆炸会伤害射手,不少反坦克导弹都增加了战斗不保险,导弹和火箭弹在飞出一段距离后才会解除保险。而且由于攻击距离过近,证明导弹的保险并没有解除,所以只是砸向了坦克,但没有引发爆炸。此外,还可能是角度太大,导致爆炸时的金属射流偏离了坦克。如果这次乌军用的只是普通火箭弹,俄军坦克可能已经损毁了。
NLAW(下一代轻型反坦克武器)是由英国出资、瑞典负责研发的一款单发肩扛式反装甲导弹系统,在乌克兰各个战场都拥有极高出镜率,它拥有直接命中和掠顶攻击两种作战模式,并且掠顶攻击无需弹道爬升,使用起来非常简单。NLAW扛着就能跑,停下来就能打,特别适合游击战和城市巷战。它重约12公斤,只有美军“标枪”肩扛式反坦克导弹系统重量的二分之一,后者战斗全重达到了22.3公斤
在制导方式上,NLAW也不同于美国的“标枪”:后者基于自带的热成像寻的和图像识别处理技术,可以做到“发射后不管”;但NLAW却没有采取这种制导方式,一方面是是因为成本高昂,另一方面是因为NLAW的射程远低于“标枪”——NLAW的最大射程只有800米——所以就采用了更廉价、更实用的PLOS制导(预测视线瞄准);这种制导模式的特点在于,只要射手激活制导系统后,使用瞄具连续追踪目标3秒钟,导弹就会根据预测数据自主飞向目标。
图:美国“标枪”
不过也是因为射程有限,所以使用NLAW打击时必须要埋伏在对方反制火力范围内,这无疑就增加了打击者可能被反制的风险,可见乌军在这种导弹的使用方面明显存在培训不足的问题。但是在性价比上,NLAW远胜于“标枪”,一具NLAW的单价是3万美元,一辆T-72的造价高达200万美元;如此高的打击性价比显然是乌克兰希望得到的结果。目前,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,他们已经向乌克兰军队陆续提供了3615具NLAW反坦克导弹系统。
作为二战后最为著名的三代坦克,苏联/俄罗斯的T72坦克尽管有许多媒体对其进行大量黑化报道,但是仍然不能否认 T72是一款综合性能十分不错的坦克,而且因为它一直处于不断地更新升级之中,现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国家采购其最新型号,就算是已经研制出T14阿玛塔坦克的俄罗斯,也仍然保有相当规模的T72坦克。在俄罗斯举行的坦克两项比赛中,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中国外,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使用T72及其改进型号参赛。T72B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后浪,有着新技术的加持,而且由于是自用型号,T72B其实综合性能非常不错。
T72B炮塔采用“膨胀装甲”,也被称作NERA(不含能反应装甲)。这种装甲构造为多个“—防火橡胶—铝合金薄片—钢—空气间隙—”单元,以斜向45度安装。看似非常简单,实际其原理却不简单。当来袭的炮弹打到其装甲上时,首先击穿基体钢装甲,损失部分动能。然后击穿橡胶,在橡胶形变的带动下,被其引导铝合金薄片对弹体切割干扰,随后击穿钢板再次损失动能。然后再到达空气间隙,并向下一个单元前进。由于装甲斜向安装,所以弹体在打到钢板时,会向外偏转。之后重复之前的过程,直到穿透数个单元后击穿整块装甲(前提是动能还没被消耗完且弹体没被装甲“掰断”)。T72B的车体防护也很不错,裸甲可以达到500mm抗穿和800mm抗破。苏联虽然已经远逝,但T72坦克的辉煌却仍在延续!